文章分享

Home / 文章分享

澳門F3女車手頸椎骨折無生命危險 被撞攝影助理肝臟撕裂

澳門大賽車壓軸賽事國際汽聯三級方程式世界盃(F3)今日(18日)發生嚴重意外,戰至第4圈時,由年僅17歲的德國女車手佛羅絲(Sophia Flörsch)駕駛的賽車於葡京彎前直路失控

找出病因 根治坐骨神經痛

不時都聽到有人說患上坐骨神經痛,患者會覺得腰背、臀部疼痛,甚至伸延至大腿、小腿和腳趾,並感受到火燒、電擊、針刺的痛楚,但原來這不是一個「病」,而是其他病的症狀。但如痛楚持續一周或以上、嚴重影響生活,或者出現麻痹、無力,必須盡早求醫。

新⼀代實時影像導航加快脊椎手術康復進度

椎間盤突出和退化性脊椎移位症均會引起坐骨神經痛,令患者痛苦難耐,卻會因對治療有誤解而延醫,嚴重可致不良於行。仁安醫院外科部門神經外科顧問醫生藍明權表示,即將引入的新一代實時術中影像及電腦導航系統,可輔助這兩大脊椎手術,可快速而精準地定出疾患位置,令手術時間縮短三分一,因而加快康復,有助患者釋除疑慮。

脊椎病患者懼大手術 盲信偏方更傷

年紀大或坐姿不正確,脊椎易受損或退化致腰背痛,但不少人像李太一樣,因恐懼傳統脊椎手術或傷神經線,“寧死”不做手術,反而大花金錢、忍痛去試偏方,致病情惡化。仁安醫院神經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指出,盲目治療或傷上加傷

內視鏡手術根治坐骨神經痛

椎間盤突出和退化性脊椎移位是常見都市病,而且無年齡之分,患者坐、立、躺、臥都會無比痛楚,形成坐骨神經痛。有夢想當主播的十九歲新聞系女生臨近開學時突然感到背部和小腿痹痛,坐下超過十分鐘也成不可能任務,後來確診椎間盤突出,接受內視鏡手術治療後,趕及開學前康復,如常上學。

維生素B雜治療神經病變

在香港,估計逾11%人口患不同種類神經病變。神經病變是糖尿病中最常 見併發症之一。研究顯示高達五成糖尿病患者會發展糖尿病神經病變(Diabetic Neuropathy) ,原因是高濃度血糖破壞神經纖維的髓鞘,影響神經線之間傳導功 能。除糖尿病外,長期酗酒、吸煙、老化、神經受壓等亦是常見成因。

手術加入實時影像導航 更多脊椎病人受益

脊椎疾患會導致坐骨神經痛,令患者飽受刺痛困擾,影響生活和工作。不少有坐骨神經痛的人誤以為只是肌肉或關節痛所致,未有即時求醫,找出病源,反而往往先尋求坊間一些另類治療,但在病因不明的情況下接受治療,容易令症狀惡化,甚至可能導致不良於行。 現今醫學着重精準診斷和治療…

患者宜物理治療和水療 再考慮手術 嚴重坐骨神經痛 不能走路

無論是老年、中年或青年人,均會因不同脊椎問題而有坐骨神經痛,出現如電擊般刺痛。但一些患者卻往往「怕要做手術」,而轉求另類治療,最終可嚴重至不能走路。有神經外科顧問醫生稱如果早發現椎間盤突出和退化性脊椎移位症,可先以物理治療和水療治理,如持續一段時間仍無效,又希望盡快恢復工作能力及重回正常生活,患者可考慮接受手術。

癌侵蝕腦細胞 一年老十歲

患腦癌中年漢曾慶倫,身體機能於短短3年內極速退化。在本港腦癌並非常見癌病,每年本港腦癌新症有200多宗,死亡個案100多宗,治癒機會約六成。腦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指,腦癌最可怕之處是癌細胞會不斷侵蝕正常腦細胞,而電療亦可能破壞部份腦細胞及血管,導致腦萎縮及退化,「一年就好似突然老咗十年咁。」

患脫髓鞘疾病 冷熱不分無故刺痛

芷妍患上的罕見病「脫髓鞘疾病」(demyelinating diseases),是神經系統疾病一種,分先天性及後天性,全球每1,000人約有1人有機會患上先天性脫髓鞘疾病,原因未明,暫時無法根治;最常見的後天性脫髓鞘疾病則較多由糖尿病引起,糖尿病患者約有一至兩成會引發此病。

傷口持續「幻痛」 需服止痛藥

陳慶強經歷截肢大手術切去左小腿及右腳掌,現時他雙腳戴上義肢重新站起來,努力學習步行,但他指截肢傷口持續出現「幻痛」(Phantom pain),需繼續服止痛藥。

醫生稱急性腦出血=腦血管中風

腦神經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表示急性腦出血有數個成因:「急性腦出血係中風嘅一種,係腦血管出血性中風,最常因為血壓高、先天或後天血管不正常導致畸形血管或者血管瘤形成、或因為有血癌,亦可能因為食得太多薄血藥導致出血。」情況輕微可用藥物治療,若大量出血引致病人昏迷,則需接受手術開頭骨清除血塊。

腦癱嬰智力發展或較慢

昨日遭遺棄於西貢燒烤場的女嬰,身懷一封利是,裏面是一張寫有簡體字「5月脑瘫」的字條,警方將女嬰送往將軍澳醫院,由院方作詳細檢查。有腦科醫生指,腦癱是指嬰兒在出生時遇到腦缺氧情況,幼嬰可能因腦缺氧致腦細胞壞死,導致手腳不協調或智力發展遲緩。

身懷腦癱字條 女嬰遭棄燒烤場 簡體字寫成 警尋家人

西貢揭發棄嬰案,一名僅4個月大女嬰昨被發現遭遺棄在早禾坑燒烤場地上,身懷寫上簡體字「5月脑瘫(腦癱)」的字條,由救護車送院檢驗;警方將案交由黃大仙警區重案組跟進,正設法尋找女嬰家人。

骨骼未成熟前補充 患者身高可回復正常

長不大的希仔8歲時因出現「大細眼」視力模糊,才揭發腦下垂體遭腫瘤壓着影響生長激素分泌,現時18歲的身心活在13歲的軀體內。神經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指,醫學界發現大多數影響腦下垂體的病變,極可能是「下丘腦錯構瘤」(hypothalamus hamartoma),他解釋這是因為主管腦下垂體的丘腦出現細胞增生,「細胞生亂咗,係先天性問題」由於腫瘤壓着腦下垂體,影響生長激素分泌。他指,這種病症十分罕有,全港每年僅數宗新增個案。

「神奇小子」同患腦癱 破百米殘奧會

瑨瑨患有腦癱,成長路上滿是荊棘,但母親不離不棄全力照顧令人感動,據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的研究發現,現時本港每千名新生兒中約有1至1.5名新生兒患上此症。本港著名傷殘運動員蘇樺偉亦是腦癱患者,現年35歲的他天生患痙攣及弱聽,但透過後天訓練和自身努力,由1996至2012年先後代表香港出席5屆傷殘奧運會,至今仍是香港男子100米及200米傷殘人士世界紀錄保持者,被稱「神奇小子」。

追蹤頑固背痛的源頭

在香港,粗糙估計超過90%的人曾試過背痛。背痛只是症狀的統稱,其實有很多成因,每種成因有不同徵狀、治療對案,包括做針對性運動,如果做錯運動,分分鐘有害無利,傷上加傷,痛上加痛。頑固背痛最常見分為3種:小面關節痛、椎間盤痛、肌肉筋腱痛。先說小面關節痛,臨床上有15%-40%的背痛與小面關節痛有關,它位於脊椎每節椎骨後側,跟另一節椎骨有接觸,作用是控制脊椎之間的相對穩定性。神經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解釋:「經常轉動腰部,做重複性動作,令小面關節經常受到過度壓力,軟骨受到磨蝕及產生退化。發病部位主要在腰背,有時去到盤骨,但不會延伸至腳部。」

Multidisciplinary management of painful diabetic...

糖尿病性末梢神經病變引起的疼痛,需由不同學科的醫 療團隊以藥物及非藥物方式進行治療。跨學科研究神經 病變性疼痛小組在最近發表治療糖尿病性末梢神經病變 的建議時,強調所有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水平的重要 性,並引述最新處理糖尿病末梢神經病變性疼痛的流行 病學研究和臨床實證。當第一線藥物未能有效紓緩痛楚時,可考 慮轉換另一種第一線藥物或同時使用兩種一線藥物;而 曲馬朵 (tramadol) 可作為第二線治療選擇。

首嘗冷暖 芷妍:我係正常人

「佢已經有個新家庭,唔想阻佢哋生活太多。」26歲的芷妍,口中的「佢」,並非男友或前夫,而是跟她血脈相連的爸爸;至於媽媽亦在二選一的情況下,選擇照顧23歲患自閉症的弟弟,放棄了芷妍。

新聞專題: 或須移植人工頭骨

6歲的嘉嘉腦部重創,經醫生做開腦手術減低腦壓及取出碎骨後幸保性命,神經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表示,當腦部嚴重受創,醫生一般會移走部份頭骨藉以減低腦部所受壓力,並密切監察病情,當發現腦壓消除,才可放回頭骨,若是頭骨碎裂便要取出,若最後頭骨無法完全生長,便可能要進行移植人工頭骨...

中風腦瘤皆戰勝 五旬漢健身猝死

戰勝中風及腦瘤的59歲退休男子,昨晨在港島半山屋苑會所健身室踩健身單車期間突然暈倒,送院不治,死因有待確定。此為兩個半月內第3宗五旬男子健身猝死事故。 死者姓譚,59歲,曾經營水果批發生意,有投資物業,退休後經濟富裕,與家人同住干德道36號慧明苑一單位。消息稱,譚約10年前曾經中風及患有腦腫瘤,經治療後已痊癒,生前非常注重健康,經常在屋苑會所做健身運動。

患創傷後遺症 家人要有耐性

Jinny的母親踩單車遇意外,一度昏迷要入ICU(深切治療部)並接受開腦手術。在Jinny寫給弟弟的信中提及母親意外後曾嚷着自殺,神經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指腦受創較嚴重的病人確有機會患上創傷後遺症:「例如曾經昏迷或腦出血,都會損壞腦細胞,令腦細胞少咗。腦部係記憶同思考嘅總部,細胞少咗自然會影響功能。如果病人一向活躍,但意外後發現自己表達能力差咗,想做嘅嘢做唔到,係會令佢情緒低落,而且腦部受創後,有機會經常頭暈同頭痛,亦會令病人唔開心。」藍醫生表示病人需了解自己更多:「如果問題嚴重,醫生會開啲藥令病人情緒好啲。病人屋企人一定要畀多啲耐性,多啲同佢傾偈,等病人慢慢康復。」

新聞專題: 長期卧床 毋須縫合頭骨

胡太一直要求醫院為丈夫進行頭蓋骨縫合手術,避免隨時受感染。神經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表示,一般情況下,若病人失去活動能力,需別人照顧,毋須進行頭蓋骨縫合手術。他解釋,頭蓋骨縫合手術有一定風險,手術過程中可能出現細菌感染或出血,最終得不償失。

新聞專題: 醫生:顎骨矯形致中風罕見

顎骨矯形手術後出現腦中風,腦科醫生及牙科醫生均指,情況較為罕見。神經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表示,若腦中風因頸動脈撕裂引起,涉及的應為內頸動脈,該主動脈由頸部經牙骨後面直上腦部,負責供血給腦部,由於下顎牙骹骨較接近該動脈,若手術期間拉扯到均可能傷及頸動脈。不過,口腔頜面外科醫生則認為,病人在術後第六日才出現中風,認為由她本身身體問題引起機會較大。

新聞專題: 私營一個手術10多萬

方道生1993年獲腦外科專科醫生資格,曾任醫管局腦外科中央統籌委員會主席。他曾引入新技術,包括選擇性脊神經後根切除手術,令大腦麻痹兒童可重新走路,2011年獲醫管局向他頒發傑出員工大獎。 腦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圖)表示,私營市場腦外科醫生的收入參差,因腦外科屬大手術,病人一般會尋求不同醫生意見,小心選擇做手術的醫生,「睇吓醫生可唔可以解答佢嘅問題,同對醫生有冇信心」。

新聞專題: 腦癌少女一睡不起

神經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表示,青少年或兒童腦部出現惡性腫瘤,大多是屬於原發性,因為其腦部發展未成熟,故此細胞有可能產生變異,導致出現侵蝕性腫瘤甚至變成癌症...

新聞專題: 玩平板電腦過多 港眾上班族偏頭痛半夜痛醒

有IT人士每日逾半時間用計算機及平板計算機,因而引發偏頭痛,半夜更經常痛醒,需要求診。香港神經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稱,過去1年收到疑因平板計算機引致的偏頭痛、頸痛求診個案,較往年多1至2成。他説,求診者因經常坐在梳化、或將平板計算機置於大腿使用,令頭頸長時間下彎,引致頸痛。此外,本身有偏頭痛症狀者,則有機會受平板計算機的閃光刺激,誘發痛症…

新聞專題: 天氣急凍血壓急升特別多中風

天氣忽冷忽熱,有腦科專家警告,氣溫由暖急劇轉冷,慢性病患者難以適應,血壓容易飆高,每年十一月及一至二月,均是中風高峰期。中風除了半身乏力及口齒不清等典型徵狀外,頸痛及視力短暫模糊亦是危險徵兆。曾有四十歲男教師突然頸痛及半身麻痹,入院檢驗方知頸動脈及腦血管栓塞,至今中風一個多月,仍未回復左手功能,需緊密康復治療才有望重拾教鞭。神經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指全港每年有二萬六千多人中風,每年十一月天氣轉冷及一至二月氣溫驟降,是中風高危期,「天氣由暖變凍,血壓會突飆高,特別多中風爆血管個案…

新聞專題: 頸椎關節移位影響呼吸

頸椎關節移位成因可分為先天性與後天性,事件中的男童十多歲經已確診患病,故多屬先天性,與意外創傷、不良姿勢等後天因素無關。腦外科醫生藍明權表示,先天性頸椎關節移位是指頸骨發育有問題,導致關節不穩定或容易移位,令頸椎之間出現虛位。他指,有關情況一般常見於頸椎第一、二節,若不早治理,有機會壓着神經線影響手腳活動,甚至呼吸有困難。輕微的頸椎移位可用物理治療強化肌肉,從而填補「虛位」,達到固定關節的效果;嚴重則需要進行頸椎內固定手術。藍明權解釋,醫生會在患者體內切割小塊骨頭作填補虛位,之後再用螺絲「鎖死」骨頭。

新聞專題: 腦血管病

由於腦血管疾病可以在毫無先兆下病發,患者往往未能察覺危機的存在。以中風為例,因腦部缺氧而令細胞壞死,可能令人半身不遂,若果未能及時施救,患者更有機會死亡。注重腦部健康,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留意日常飲食;還要作適量的運動。根據醫生講解,有部分長期病患與腦血管毛病息息相關,到底哪一類人是腦血管病的高危人士?今集的星級線人是腦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他會詳細講解有關腦血管病的治療及復康問題。

新聞專題: 致命個案示警 釐清頸椎治療風險

除心臟病外,中風同樣是可瞬間奪人性命的「隱形殺手」。網上流傳「放血急救法」,聲稱用針刺破中風者的十隻手指頭,令每指滴出血來,即可救醒患者,更指刺破中風者的耳珠,能令出現嘴歪徵狀的患者「恢復原狀」。但香港神經外科醫生藍明權指出,放血急救法並無醫學根據,更隨時令患者傷上加傷!藍醫生稱,中風分為兩類,包括缺血性中風及出血性中風,後者俗稱「爆血管」,大多因高血壓引起,但所謂的放血急救法不但無助於降低病患者的血壓,反而可能令其血壓因受刺激而上升,「你刺激佢,佢再爆多啲,再流多啲血,咁會令病人仲危險。」他亦指出,該急救法對缺血性中風病人的病情同樣毫無幫助。

新聞專題: 放血急救中風?咪試!

屯門醫院病童於頸椎手術後不幸離世,令人再次關注頸椎治療的重要性,以及不同治療方法的成效和潛在風險。此外,日前則有港民因感頸脊痠痛,接受美容院提供的頸部按摩時受傷。神經外科醫生藍明權則表示,無論是先天性或後天性的頸椎移位,延誤醫治均可令頸椎神經及血管受壓,影響身體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