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腦腫瘤的病人若進行傳統的開顱手術切除腫瘤,有機會會永久失去語言或控制動作的能力。廣華醫院於3年前引入清醒開顱手術,醫生以電極刺激病人的腦皮層,識別其功能區域後,才會切除腫瘤,讓病人能保存較多語言功能及正常的手腳活動能力,而且清醒開顱手術能夠完全清除腫瘤的比率,亦較傳統的開顱手術為高。
病人進行傳統的開顱手術需要全身麻醉,醫生會將病人的頭骨打開,再將腦腫瘤的部位切除。如果腦腫瘤位於控制動作的運動區域或語言區域,切除腫瘤便有機會令病人永久失去有關的功能,大大影響病人日後的生活質素。
全清除腫瘤比率較高
廣華醫院於2015年引入清醒開顱手術,為腦腫瘤的病人於施手術期間,以電極刺刺激腦皮層來識別功能區域,然後才切除腫瘤。而手術亦能對病人腦部功能的影響減至最低,病人能保存較多語言功能及正常的手腳活動能力。
廣華醫院神經外科副顧問醫生胡日明、廣華醫院臨床心理科主管馬文嬌博士以及廣華醫院神經外科副顧問醫生陳勇一齊出席記者會分享他們的工作。廣華醫院於2015年至2018年間,有63%患有腦腫瘤的病人(117名)接受開顱手術,而當中有11%(21名)病人接受了清醒開顱手術,年紀最小的為15歲,最大的為66歲。
他們稱在進行清醒開顱手術前,醫院會安排醫生和臨床心理學家於手術前兩星期至1個月,為病人進行手術前評估;臨床心理學家和手術監測護士亦會為病人安排腦神經功能評估、情緒輔導及術前訓練和演習;同時亦會於進行手術前1天帶病人參觀手術室,以減低病人的焦慮感。
15歲張同學情況改善
手術時醫生會為病人注射藥物,令其處於睡眠狀態,之後醫生便會打開病人的顱骨切除腫瘤,其後再喚醒病人進行腦功能測試。之後病人會再次被注射藥物,並處於睡眠狀態,讓醫生為其縫合手術傷口。病人於手術完成當日會被轉往加護病房或深切治療部,手術後第1天病人需進行電腦或磁共振掃描,手術後第2天病人可開始由物理治療師的陪同下練習步行,手術後第7天病人去除傷口縫線便可出院回家。
15歲就讀中學的張同學於前年2月首次腦癇症發作,肢體僵硬和製造聲音,發作之後便會渴睡。他服食抗腦癇藥亦未能控制病情,每周仍然會發作1至2次,影響學業。他之後進行磁共振掃描,得知其額葉腦面部運動區域有良性腦腫瘤,並於去年7月進行了清醒開顱手術,成功切除腫瘤。
張同學於手術後的住院期間沒有發作腦癇症,而出院後他亦試用不同的抗腦癇藥物,雖然他間中仍會腦癇發作,但與手術前的情況相比,其腦癇發作的持續時間較短,次數亦有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