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後融合手術

頸椎後融合手術

電腦導航 後脊椎融合手術
(O-arm navigation posterior cervical spinal fusion)

 

手術會在全身麻醉下進行

 

需要進行該手術之原因:

長期四肢無力,肩膊及頸痛頭痛,雙手活動減弱,雙腳無力及麻痺,影響行路,後枕感覺異常。磁力共振顯示頸椎脫位,椎管狹窄,脊髓受壓。需要手術消除脊髓壓力,穩定頸椎。

 

該手術的一般性質及步驟:

該手術是複雜手術。手術會在全身麻醉下進行。為減少麻醉後移動病人引起的風險,麻醉科醫生會幫病人戴頸托固定頸部,局部麻醉喉嚨後,用軟氣管內視鏡放置氣管導管。病人俯臥手術牀,頭部會用臨時頭部支架固定頭部,然後會放置頸椎神經線監察儀器。手術中會用O-arm 電腦導航輔助定位。手術中需要在頸正中後方開傷口直達頸椎後方。第一步,切除頸椎椎板(laminectomy),擴闊椎管,消除脊髓壓力。第二步,用O-arm電腦導航,在頸椎椎體側(lateralmass)及頸椎椎弓根放鈦金屬鏍絲。第三步,左右兩側各用鈦金屬棒連繫頸椎的鏍絲。第四步,於頸椎間放骨碎和骨的代替物(bone subsituite),使頸椎可長久融合。第五步,在左右鈦金屬棒之間放扣子,加強支撐力。最後縫合傷口後。脊髓神經是很敏感及脆弱的組織,頸椎動脈血管亦很接近,該醫生會盡力避免併發症或影響神經線及血管。手術中會用電腦導航定位,神經線監察儀器等技術來減少風險。 此手術是該醫生常規神經外科手術,但仍是會有可能出現不能預計的情況。醫生在手術期間發現情況有變,便會基於為病人的最大利益為原則,即時作合適的處理。

 

進行類似手術出現併發症的風險,包括但不限於:

  • 常見短期輕微的不適:後枕麻痺或神經痛,傷口痛,頸部肌肉痛。
  • 手術後頭部左右轉動的幅度減少約五成。
  • 很少出現的嚴重併發症: 傷口流血和細菌感染,氣管腫脹,腦脊液漏,長期傷口痛。如果出現,通常只需要休養和藥物治療。在一些情況下可能要進行手術治療。
  • 很少出現頸椎骨不能融合的情況,而需要手術治療。
  • 未有出現過但不能夠排除的極嚴重併發症: 脊髓神經線受傷,四肢癱瘓,頸椎動脈受傷,引至中風,甚至生命危險。
  • 其他一般全身麻醉手術的潛在風險: 胸部感染,其他感染,心臟病,中風,腳部深層靜脈栓塞,肺血管栓塞,甚至生命危險 。

 

手術後康服預計:

  • 過往接受類似手術的病人中超過九成病人能安全完成手術,而病情會穩定下來,並經康服期後得到改善。但不能保證個別病人一定能夠達到滿意的效果。
  • 手術後數星期外出時要用軟的頸托減少頸骨移動。
  • 手術後症狀改善需要很長時間。回到病發前狀況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
  • 病人脊髓受損需要長時間才會康復,病人短期未必能感受到症狀有緩解跡象。
  • 病人需要明白不為脊髓減壓,神經受損會越來越嚴重,才會明白接受手術後初期症狀和手術前差不多已經是好轉的跡象。
  • 骨代替物跟頸椎骨的骨融合需時。手術後首年建議避免頭部大力搖晃。